- 场地详情
- 地理位置
- 周边场地
场地详情
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沽海口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这里是从海上进京的仅此*门户,一旦失守,首都就将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外人眼前。嘉靖年间,为御倭寇,大沽口海防战备日紧,构筑堡垒,驻军设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大部分爱国官兵壮烈殉国,史称高位*次大沽口保卫战。1859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镇守大沽口,整修炮台,再建炮台5座,具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另一处炮台建在北岸石壁之上,名字叫“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
每座炮台高10米至17米,底座周长182米至224米,上砖下石,均用三合土、糯米汁浇灌夯筑而成,大小炮台共置大炮64尊。随时间的变迁,炮台在工艺上已大有改进,木材、青砖之外,再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夯实,炮弹打上去,至多只是个浅洞,而且,炮台增高到三至五丈。 [1]
大沽口炮台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塘沽区政府曾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工作大多停留在基础调研、保存遗址的层面上.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滨海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高速运转下的传统历史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城市规划师和经营者的普遍关注.对传统历史文化保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大沽口炮台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教育后人“勿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信条。
地理位置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炮台路1号
浏览足迹
清空记录